新闻

天达共和助力第七期“西部律师研修计划”圆满收官,共同探索东西部协作新模式

2025年11月7日,在北京市司法局与北京市律师协会的指导支持下,由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承办的第七期“西部律师研修计划”结班仪式在京顺利举行。本期研修班汇聚了西部地区的61名律师学员,他们在北京完成为期一个月的系统研修。天达共和等12家律所共同为研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专业支持。

ScreenShot_2025-11-12_100730_308.png

作为项目参与方之一,天达共和在本期研修中进一步优化培养机制,构建起“理论研习+实战参与+管理研讨”三位一体的赋能体系,内容涵盖律所文化、实务规范、专业领域与典型案例解析等多个维度。五位资深带教律师以开放共享之姿,推动东西部律师间的深度对话与思维激荡,助力学员在沉浸式研修中拓展专业视野、提升实务能力,实现思维进阶与专业成长。

ScreenShot_2025-11-12_100741_707.png

“西部律师研修计划”自2018年启动以来,已连续开展七期。该项目致力于通过东西部律师间的交流互鉴,逐步缩小地区间律师行业的发展差距,提升西部律师的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如今,该计划已不仅是业务提升的平台,更逐步成为传递公益精神、促进行业共进的重要载体,持续为推动中国律师行业均衡发展注入动力。

西部律师感言

郭爽律

内蒙古坤泰律师事务

在北京最美的秋天,怀着对法律实务的热忱与求知的渴望,我有幸通过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组织的西部律师研修计划,走进了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争议解决部。这段宝贵的学习经历,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执业路上的前行方向,更让我收获了专业的精进与真挚的情谊。

初入律所,严谨专业的工作氛围便深深感染了我。我的带教律师栗健律师,以其深厚的法律功底、精湛的实务技巧和严谨的执业态度,为我打开了破产法律业务的大门。此前在西部执业时,我接触的破产案件相对有限,对相关法律程序、实务操作的理解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在栗律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得以了解破产案件的实际办理,每一个环节都让我受益匪浅。

在学习过程中,栗律师团队的小伙伴们也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他们热情友善、专业高效,在日常工作中耐心答疑,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工作之余,大家会分享各自的执业心得、行业动态,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青年律师的拼搏与担当,也学到了许多实用的工作方法与沟通技巧。也让我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时光荏苒,为期一月的研修生活即将结束。回首这段旅程,我不仅了解了破产法律业务的实务技能,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更被天达共和律所的专业精神与人文关怀所打动。离别之际,心中满是不舍与感恩。感谢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提供的宝贵学习机会,感谢天达共和律所给予的悉心培养,更感谢栗健律师的谆谆教诲与团队小伙伴们的真诚陪伴。

此次北京之行,是我执业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它让我开阔了眼界,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我将把所学所悟运用到今后的执业实践中,更好地为西部群众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同时,我也真心希望日后能与栗律师及团队的小伙伴们保持联系,期待未来有机会再次来到这里学习交流,继续在法律的道路上携手同行,共同成长。

黄学娴律师

青海泰宏律师事务所

作为一名来自青海西宁的执业律师,能够参与由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组织的第七期西部律师研修项目,并在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进行为期数月的深入学习,我深感荣幸,亦倍加珍惜。这段宝贵的研修经历,如同一扇窗,让我窥见了法律服务更前沿的运作模式与更精深的理论实践,对我个人的职业认知与专业能力产生了深远影响。

研修期间,我的核心工作集中在案件的前期准备与法律研究环节。在指导律师的悉心安排下,我系统性地接触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诉讼与非诉项目。我的首要任务是研读和分析指导老师提供的纷繁复杂的证据材料。这个过称不止于简单的归类与整理,它更像是一场与事实和逻辑的深度对话。我学习如何从成堆的卷宗中精准识别关键证据,如何构建清晰的证据链条以支撑法律主张,又如何敏锐地发现证据中可能存在的瑕疵与矛盾之处。这种严谨的证据梳理训练,极大地锤炼了我的耐心与细致,提升了我对案件事实的整体把控能力。

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团队协作是本次研修的另一大收获。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拥有一支专业、高效且充满活力的律师团队。我积极参与团队的案情讨论会,与来自不同背景、拥有不同专长的同事们交流观点、碰撞思想。在这些讨论中,我不仅学习到了他们分析案件的独特视角和缜密思路,更深刻体会到团队智慧在解决复杂法律问题中的巨大能量。我们从具体案情出发,共同检索、辨析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探讨最佳的法律适用方案。这种沉浸式的团队研讨,打破了我过去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单兵作战”思维定式,让我认识到开放、协作与知识共享对于提升法律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此次研修,不仅是一次业务技能的提升,更是一次职业视野的开拓。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对法律专业极致的追求以及对客户高度负责的态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指导律师毫无保留地分享其积累多年的执业经验与技巧,从法律文书的精炼措辞到庭审策略的巧妙布局,从与客户的沟通艺术到项目风险的精准预判,这些在日常实践中难以系统获取的“隐性知识”,在此次研修中得以一一窥见。此外,事务所在生活方面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解决了我们异地研修的后顾之忧,让我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与工作,这份温暖与支持,令我感念至今。

这段研修时光,我满怀感激。感谢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搭建了如此宝贵的平台,为西部律师提供了难得的学习与成长机会;感谢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的倾囊相授与热情接待。回到青海后,我将把在京所学、所思、所悟充分运用到今后的执业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服务水准,更积极地参与地方法治建设与法律援助事业,努力将东部先进的法治理念与实践经验,播撒在西部法治建设的土壤中,为缩小地域法律资源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段经历,将永远是我律师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激励我不断前行。

在协助所在研修的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公司与证券部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我见识到了严谨规范的办案流程。律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还应具备所服务领域的知识,每一个观点都有坚实的法律依据和严密的逻辑支持。这种对细节的把控和对法律精准运用的态度深深影响了我,让我意识到自己在业务操作中的不足,也为我日后回到西部执业树立了高标准。与北京和其他来自西部地区同行的交流合作也是一大收获,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多元的思维方式,在团队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思想碰撞出的火花让我受益匪浅。同时,我也将我所在地区的法律实践情况分享给他们,这种交流让我看到了不同地域法律实践的差异和共性,对我理解法律的普适性和特殊性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

在研修期间,最令我震撼的是北京丰富而优质的法律资源。这里汇聚了众多法学界的权威和法律实务界的精英,他们所带来的讲座和培训就像是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在法律道路上前行的方向。每一次聆听他们对前沿法律问题的剖析,无论是金融领域中复杂的争议,还是律师事务所制度管理的解读,都让我如痴如醉。这些知识宛如一把把钥匙,开启了我对法律更深入理解的大门,使我意识到法律领域的广袤无垠和不断变化,也让我对自己在西部的法律实践有了新的思考。

当然,进京研修也有困难。北京的快节奏生活和高强度工作曾让我倍感压力,但我深知这是成长的磨砺。我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学习时间管理和压力应对技巧。而且,面对与西部不同的法律环境和案件类型,我积极适应,通过查阅资料和向同事请教,快速融入其中。

这次研修让我满载而归,我会把在北京学到的知识、理念和技能带回西部,为西部的法治建设贡献更多力量,把在北京所学的一切融入到西部的法律实践中,为西部的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公平正义之花在西部大地绽放得更加绚烂。

隆东恒律师

广西沵达律师事务所

为期近一个月的西部律师研修班转瞬即逝。作为一名来自广西的青年律师,我深感荣幸能获得此次赴京研修的宝贵机会。研修期间我被安排到了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刑事业务部,经过这段密集的学习与交流历程,不仅拓宽了我的专业视野,更新了我的执业理念,更让我对律师职业的使命与责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次研修紧扣律师实务,课程设置兼具前沿性与实操性。结合我的主要业务领域,我重点参与了以下方面的学习与研讨:

第一,刑事辩护领域:通过专题讲授、案例研讨等形式,我深入学习了当前刑事司法政策的最新动态、证据审查判断规则的精细化应用、以及有效辩护的技巧与边界。除了与带教律师沟通刑事案件及辩护思路的过程外,刑事部负责人史锐律师也从《刑事律师的AB面》的主题讲座就刑事律师如何根据案件实际情况调整辩护策略以及如何胆大心细的与办案机关进行有效沟通等方面进行了生动的阐述,让我对刑辩律师如何更好地进行案件分析、如何与办案机关有效沟通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第二,行政诉讼领域:在与时晓骞律师就一起行政机关与当地民营企业因土地出让与赔偿问题进行了案件分析与研判,该起行政案件因为涉及到历史文化保护、政府决策、第三方土地冻结等问题,需要大量时间梳理案情及整理时间线,需要审慎把握对诉讼方向与策略,精准卡位诉讼起诉期限等。虽然该案件因为时间安排,没有能够全程参与其中,但在与带教律师及来自其他地区的同行探讨后,我对如何在行政诉讼中更好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同时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有了更平衡的视角和更有效的方法。

此次研修不仅是学习之旅,更是友谊之旅。我与来自西部其他省份以及北京的律师同行们结下了深厚情谊。我们分享各自地域的执业环境、典型案例、困惑与挑战。这种交流让我深刻体会到,尽管各地在法律资源、案件类型、司法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律师们追求公平正义的初心是相通的。西部律师在资源相对有限的条件下展现出的坚韧与智慧,同样值得尊敬。我们共同探讨了如何将北京学到的新知识、新理念与西部实际相结合,以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法治建设。

最后,衷心感谢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提供此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段经历必将成为我执业生涯中宝贵的财富,激励我不断前行,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王宁律师

新疆四维律师事务所

作为一名新疆兵团律师,有幸参加由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组织的“西部律师研修”活动,被派往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研修学习。回首这段在天达共和研修学习的日子,我收获颇丰,感触良多。

一、 聚焦律师行业发展,全方位安排研修内容。

天达共和律所事务所结合当前律师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与实务需求,为西部律师安排了形式多样,涵盖了理论学习、业务交流等多方位的研修内容。

在理论学习方面,我集中听到天达共和组织的多场高水平专题讲座。讲座主题包括刑事律师的AB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的解决等专业领域。主讲人的讲解深入浅出,深化了我对相关法律知识的理解,更拓宽了我的专业视野,让我对法律服务的精细化、专业化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业务交流环节,我与带教李铮律师进行深入交流。围绕案件办理技巧、党建活动开展、新兴业务领域开拓等议题展开讨论。带教老师分享的宝贵经验,为我今后在之后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此外,通过参与案件讨论会、跟随带教律师进行实务见习,我得以近距离学习北京律师在具体案件中的办案思路、庭审技巧及客户沟通方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模式,使我对律师业务的各个环节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体会。

二、 专业知识得以深化,执业技能得到提升。

一个月在天达共和的学习,让我在专业知识上得到深化与更新。系统性地学习让我在专业知识上得到了重要的补充。一个月的学习,涉及的专业领域广泛,让我开阔了眼界。通过学习交流,我掌握了更多高效的案件分析方法、法律文书撰写技巧、谈判策略以及庭审应对策略。

通过在天达共和一个月的研修学习,我学习了他们的专业经验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对西部律师事业的关心与支持。这种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为未来可能的跨区域合作奠定了基础。

最后,感谢天达共和律所事务所为西部律师研修提供了平台,对西部律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厚爱。我也将以更专业的素养、更开阔的视野、更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新疆兵团的律师事业中,努力践行律师的职业使命,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王彦杰律师

四川弘风律师事务所

作为一名西部律师,能够有机会进京研修,是我职业生涯中一次极具价值的经历。此次进京研修,对我而言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收获满满的旅程。

在研修中,我接触到了更高水平的法律资源和更前沿的法律理念。参与各类高端法律讲座和研讨会,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法律新世界的大门。那些知名法学专家和资深律师的讲解,让我对复杂法律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角度,无论是在金融法领域的创新理论,还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趋势,都拓宽了我的视野,使我明白法律的博大精深和不断发展变化的特性。在协助所在研修的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不动产部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我见识到了严谨规范的办案流程。律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还应具备所服务领域的知识,每一个观点都有坚实的法律依据和严密的逻辑支持。这种对细节的把控和对法律精准运用的态度深深影响了我,让我意识到自己在业务操作中的不足,也为我日后回到西部执业树立了高标准。与北京和其他来自西部地区同行的交流合作也是一大收获,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多元的思维方式,在团队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思想碰撞出的火花让我受益匪浅。同时,我也将我所在地区的法律实践情况分享给他们,这种交流让我看到了不同地域法律实践的差异和共性,对我理解法律的普适性和特殊性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

除此之外,律所更是针对我们学员提出的学习需求,制定了课程学习计划,涉及到刑事、破产业务开展、文书写作、证据挖掘等等。同时律所也为我们请来刑事领域的专家史锐律师、能源领域卢纯博士来进行现场教学座谈,让我们对这个专业领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这段密集的走访与学习,我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也对未来的执业方向有了更深的思考。我意识到,律师业务的范畴远比以往所接触的更为宽广和多元。未来,我希望能够立足于自己当前的执业领域,在具体案件的推进中持续深化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自参与“西部律师研修计划”以来,天达共和始终致力于促进东西部协同互鉴,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多年来为培育高素质西部法律人才持续注入动能,也为法律服务资源的均衡布局带来了新的活力。

面向未来,天达共和将继续秉持专业精神与责任担当,传递法治温度,与业界同仁携手,共同助力法治中国建设迈向新台阶。


Copyright © 1998-2018 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1012394号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