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天达共和大湾区合伙人业务交流会第四期线下活动在深圳圆满举办。本次活动聚焦科技与刑事司法两大前沿领域,特邀古卿华律师与黄春青顾问担任主讲嘉宾,分别围绕“自动驾驶的法律挑战”和“嫌疑人认罪心理”展开深度探讨,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思想与智慧的碰撞。
古卿华律师以某科技企业高管“开车睡觉”事件入手,该高管在驾驶过程中 “脱眼脱手” 的行为被交警依法罚款扣分,该高管在回应中提及对智能驾驶L3级别的期待及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的诉求。此事件凸显出自动驾驶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法律挑战,值得深入剖析。古律师通过对江苏及湖南两宗自动驾驶车辆产品责任纠纷入库案例的对比分析指出,在司法实践中,法官裁判的要素包括:一是引发交通事故的行为究竟是由驾驶人还是自动驾驶技术导致;二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局限性是否构成产品质量法项下“缺陷”的定义;三是车企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宣传是否符合消费者的合理期待。这些要素直接关系到责任的划分与承担,是处理此类纠纷的关键所在。就现行法律体系而言,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对机动车责任的认定仍以驾驶人为责任主体。目前市场上的自动驾驶系统基本处于 L2 级别,在此级别下,“人机责任”划分依旧以驾驶人责任为主,驾驶人需时刻保持对车辆的掌控。然而,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L3 及以上级别的技术逐渐成熟,其责任主体的界定尚未明确,当前法律体系面临极大挑战。针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亟须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以明确不同级别自动驾驶技术下的责任主体划分。同时,保险制度也应协同发展,构建与自动驾驶技术相适配的保险体系,从而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与纠纷。
黄春青顾问凭借18年刑事司法经验,从嫌疑人心理切入,揭秘审讯动因及律师介入的时机与作用。一是围绕侦查机关审讯办案,分析口供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结合多个案例,揭示嫌疑人选择认罪,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既包括内在的心理机制,也涉及外部的制度设计和策略运用。同时通过反思,探讨现代刑事司法中权力与权利的动态平衡。二是讲述律师及时有效地介入对保障司法公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细化了三个重要节点律师发挥作用的方法和路径。提出通过完善律师参与机制、强化司法审查等措施,构建更加公正、透明的刑事诉讼制度。
本次交流会以“科技与人性”为双主线,古卿华律师揭开了自动驾驶的法律迷雾,黄春青顾问则深入刑事司法的心理战场。分享不仅拓宽了法律从业者的视野,也为大湾区法治建设提供了务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