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反补贴关税看中企出海匈牙利

作者:萧正昱

观点

引言 

8月20日,欧盟委员会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的决定草案,若最终通过欧盟成员国表决,这些附加关税最早可能在10月底生效,并将持续5年。根据披露的该草案,反补贴关税最高可达36.3%,叠加现有的10%基础关税,中国电动车出口欧盟最高关税税率可达46.3%。

此番关税升级大战最终将如何演绎我们不能确定,可以确定的是其中折射出了全球地缘持续紧张以及全球贸易“再平衡”、产业链重构这些大趋势。那么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这一大趋势,如何继续深度链接4.5亿人的发达欧盟大市场?布局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也许是当下继续拥抱欧洲市场为数不多的解题思路之一。本文将围绕中企出海匈牙利的原因及注意事项进行相关介绍。

一、欧盟即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

今年7月初,欧盟委员会(简称“欧委会”)首次宣布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反补贴情况进行调查。8月20日,该调查结果出炉,欧委会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的决定草案。按照欧盟调查程序,欧委会发布终裁草案并征求相关利益方意见后,将交由欧盟27个成员国进行投票表决(关税事项为加权多数决,即在欧盟满足55%的成员国和65%的人口支持就能通过),若表决通过,届时反补贴关税最高可达36.3%,叠加现有的10%基础关税,中国电动车出口欧盟最高关税税率可达46.3%。消息一出,中国商务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欧盟中国商会等多方给予了坚决反对。目前,中国已经就欧盟电动汽车临时反补贴措施在WTO提起诉讼。

中欧之间围绕电动汽车关税的争议愈演愈烈之时,匈牙利出现在中企出海大舞台的聚光灯下。

二、为什么是匈牙利?

改革开放以来,欧美(其实基本可以字面地理解为欧洲和美国)市场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两个大市场,虽然目前面临地缘政治的冲突和脱钩断链的挑战,欧美市场对于众多中国外向型企业而言仍然意义重大。为应对新的国际局势,正如希望维系美国客户的众多中企涌向墨西哥,盯紧欧洲市场的大量中企则在近年涌向了匈牙利。

那么,为什么是匈牙利?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地理位置优越

匈牙利地处欧洲版图中心位置,是东西方的十字路口,是欧洲交通网络枢纽之一,拥有5个国际机场,通过7条高速公路和5条铁路线直通周边7国,与欧洲公路网络连接。其600英里范围圈内链接了2.5亿人口的欧洲市场。中企靠着进入匈牙利,可以快速便捷地进入欧洲各国,大大缩减物流时间和成本。随着众多中企涌入,匈牙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企进军欧洲桥头堡”。

(二)对华关系友好

匈牙利是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之一,第一个与中国签订“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欧洲国家,第一个与中国建立中欧人民币清算体系、发行人民币债券“熊猫债”的国家,第一个为中医药立法的国家;而今年5月,随着中国领导人访问匈牙利,中匈两国更是建立起“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近年来,随着地缘政治的持续紧张,欧盟的对华友好出现了较严重的逆流。而欧盟全部27个成员国中,唯独匈牙利三次动用否决权,否决相关涉华议题,坚定地和中国站在一起,成为在这股逆流中的一根中流砥柱。

(三)产业基础扎实

匈牙利在苏联时期就是汽车制造中心,有“欧洲底特律”之称,积累了汽车产业及技术工人的深厚根基。冷战结束后,大量欧美车企进驻匈牙利,经过数十年发展,如今全球前20大汽车制造企业中有14家在匈牙利设有整车或零部件生产基地,包括BBA(宝马、奔驰、奥迪)以及来自中国的比亚迪、蔚来汽车等也成为其中一员。中国车企在这里几乎可以无缝地嵌入产业链中。

(四)营商环境良好

匈牙利拥有欧洲最低的企业税税率(9%),个人所得税也仅为15%;员工平均工资位居欧盟中低水平,为企业提供了较低的人力和运营成本。2010年起,匈牙利开始推行“向东开放”战略,通过一系列税收优惠、补贴和资金吸引来自东亚的企业。其中,为提升本国科技水平,匈牙利政府优先对包括生物技术产业、电子产业、工程产业、制药业、信息和电信技术产业、汽车产业、食品业、建立或扩大知识密集型地区服务中心在内的部分产业和经济领域的研发项目或投资提供援助。亿纬锂能等多家中国新能源企业都获得了高额的投产补贴。

三、出海匈牙利:合规与融合

2023年,中国投资占匈牙利外来直接投资的近60%。然而,中国快速增长的大量投资,在这个不到1000万人口、比浙江省略小的国家,已经引发巨大的不适应甚至抵触。何以解忧?唯有靠扎实合规与深度融合。

(一)合规

1、常见的合规风险

中企进入任何一个陌生的海外市场,都会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合规要求,未做好合规的企业,将被暴露在巨大的风险敞口当中。

(1)税务合规风险:如果企业和个人在匈牙利未能按照当地的税收规定申报和缴纳税款,可能会面临罚款和其他法律处罚。

(2)环保合规风险:在环境保护方面,企业如果未能遵守匈牙利的环境法规,比如排放标准或废物处理规定,可能会被罚款或要求整改。例如一家中企在德布勒森设立的生产汽车铝制配件的子公司今年5月就因偷排污水违反废物管理规则被当地政府罚款。

(3)劳动合规风险:企业如果在聘用和解聘员工、工作条件、工资支付等方面违反匈牙利的劳动法规,可能会面临处罚和赔偿风险。尤其需要提醒中企切勿通过旅游签证、商务签证等签证派遣员工参与实质的工作。

(4)数据合规风险:根据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如果企业未能妥善处理客户或员工的数据,可能会遭受严重的罚款;而中国国内数据的出境也需要符合中国的相关监管要求。

(5)原产地规则合规风险:欧盟对于产品的原产地有严格规定。中企在匈牙利设厂生产的电动车必须满足一定的欧盟本地化生产要求(如在欧盟进行关键部件的制造和组装),才能被视为欧盟产品,否则仍将面临高额关税。

2、如何规避合规风险:

(1)了解产品标准和认证标准:企业需要了解当地对产品质量、安全和性能标准的要求,以及部分产品的特定的认证程序。

(2)熟悉当地法规:在进入匈牙利市场之前,要充分了解并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包括要考虑项目对当地社区和居民的影响,并遵守相关的权益保护法规。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咨询有出海经验的国内律师进行缩短和夯实。

(3)聘请法律顾问:聘请或咨询熟悉匈牙利法律的专业法律顾问,以确保所有业务操作都符合法律要求。为确保沟通效率、降低沟通成本,中企可以考虑寻找国内专业的律师事务所负责对接和管理匈牙利的律师事务所。

(4)内部合规审计和培训:定期进行合规审计,并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确保企业内部对当地法规的全面理解和遵守。

(二)融合

1、了解、尊重甚至融入当地文化

虽然匈牙利在欧洲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不少欧洲人认为匈牙利人身上有东方特征,甚至有不少匈牙利人自己也认为祖先来自中国,对中国拥有好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匈牙利文化和中国文化仍然存在巨大的差异。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文化,是中企出海的必修课;而如果能融入当地文化,企业会走得更长远。另外还要注重劳动用工尤其是管理团队的本地化,让当地高管糅合企业的中国文化和当地文化,实施有效的柔性管理,提高员工满意度和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

2、多为东道国和人民做贡献,营造良好舆论

宁德时代宣布投资建设德布勒森工厂后,当地居民基于环保等方面担忧游行抗议,甚至告上匈牙利最高法院。宁德时代充分照顾当地居民的顾虑,尊重当地文化,做出一系列让步,包括缩减工厂规模、降低能源需求、降低排放浓度、增加对污水处理的投资、多招聘本地员工等等,以尽可能消除舆论压力。

而亿纬锂能在落地德布勒森时,在融入当地下足功夫,包括与当地社区、居民大量沟通,赞助当地足球队等,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结语

欧盟对中国车企征收高额关税在即,在欧盟特立独行的匈牙利成为中企一个难得的桥头堡、安全岛。通过在匈牙利投资设厂生产,将有助于规避高额关税,帮助中企进一步打开欧盟市场,从而形成“中国技术(品牌)+匈牙利制造+欧盟市场”的出海模式。当然,考虑到地缘政治的演进、政策的易变、文化规则法律制度的差异,中企在出海前后需要做好周全安排,聘请专业人士,充分做好全方位的合规,并力争做好与东道国当地的融合,为中企全球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

作者动态

作者其他文章

相关领域

Copyright © 1998-2018 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1012394号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