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7日,为深入贯彻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国家战略,尽早开展困境企业救治,构建市场化多元债务化解机制,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三中院”)与虹口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企业庭外重组协作机制签约仪式,并发布了《北外滩企业庭外重组中心庭外重组办理规程》,以及第一批企业重组官名单、第一批专业服务机构名单等。
天达共和上海办公室凭借在破产领域的综合实力成功入选北外滩企业庭外重组中心第一届第一批专业服务机构。
北外滩企业庭外重组中心是由虹口区政府和上海市三中院共同推动的本市第一个由地方政府推动建立的特殊资产处置平台。重组中心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庭外重组方式,依托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的集聚势能,链接并聚合投资人资源,利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挽救和恢复陷入困境但具有重生价值和可能的市场主体;同时,创新庭外重组与庭内重整的衔接机制,降低制度成本,有效构建特殊资产统一大市场,助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虹口区区长吕鸣表示,虹口正依托北外滩全面起势成势,加快打造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总部集聚区和“四大功能”的核心承载区。虹口将加强府院联动、政企协作,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集聚优势和法律服务港功能优势,深化拓展企业庭外重组机制,以金融活水和法治功能助力资产盘活、企业重生和产业重构,将北外滩打造成特殊资产统一大市场创新发展的最佳“试验田”和先行实践区。
虹口区司法局局长王琳表示,“探索企业庭外重组新模式”是《上海自贸试验区虹口联动创新区建设方案》中的一项重点任务,虹口将继续高标准建设上海虹口北外滩企业庭外重组中心,为特殊资产处置以及庭外重组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建立企业庭外重组工作机制的主要目的是尽早挽救困境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席建林提出贯彻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对中小微困境企业的救助,推动庭外重组、预重整与重整的有效衔接三点建议,并表示上海市三中院将与虹口共同探索合作,为建立完善市场化庭外重组机制提供“虹口经验”“上海方案”。
北外滩企业庭外重组中心的成立是对困境企业早期救助机制的大胆而有益的探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林晓镍表示,上海法院尤其是上海市三中院对于庭外重组工作要予以积极关注,加强日常工作交流,并依法给予指导和支持,通过各方协力不断提升办理破产工作质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俞秋玮介绍上海破产法庭与北外滩企业庭外重组中心的协作机制。此次上海破产法庭与北外滩企业庭外重组中心签署的《关于庭外重组工作协作机制的备忘录》就协作目的、协作定位、鼓励引导、规范指导、材料移交、中介机构的推荐、交流共建七方面事项达成共识,将积极探索构建庭外重组以及司法协作机制。
天达共和上海办公室
破产与重组是天达共和上海办公室的优势业务,上海办于2022年11月正式取得上海市破产管理人资格,成为上海市破产管理人协会会员单位。
天达共和破产与重组团队秉承“成功,始于助人成功”的理念,愿意并有能力在包括债务与股权重组、困境融资与并购、破产清算、破产重整、破产和解、强制清算、行政托管、特殊机遇投资等诸多领域,为包括债权人、债务人、债务人股东、战略投资人以及主管部门等不同角色的客户,倾力提供多方位、全流程的专业法律服务。在承担管理人职责时,尽最大努力维护债权人利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2024年7月,天达共和上海办公室5名合伙人成功入选市管协专门委员会委员和业务研究委员会委员,是上海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对天达共和上海办既往工作的肯定。今后天达共和将更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增进与同行间学术与业务交流,为全市破产审判工作高效开展、营商环境优化贡献力量。